關于“智慧防雷”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
作者:【未知】
2023-06-30 20:31:31 來源:光明網 瀏覽量:
“智慧防雷”是近年來防雷界提出的一個全新的防雷理念,隨著工業智能化、電力智能化、建筑智能化、交通智能化、農業智能化等行業的興起,各行各業正掀起一股智能化的熱潮。傳統技術正逐步向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智慧化方向發展,相應的工作方式也在向智慧化方向轉型,因此,“智慧防雷”是順應社會智能化發展的要求,也是防雷行業發展的趨勢。所謂“智慧防雷”,它是將大數據分析、云存儲、人工智能、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融入到傳統防雷措施中,并通過軟、硬件系統的集成,實現對特定的區域進行雷電預警、智能化監測、智能化防雷。它將分散防護轉變為系統全智能防護,將被動防雷升級為主動防雷,從而有效降低雷擊帶來的損失。
“智慧防雷”是“智慧氣象”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時也是貫徹中國氣象局的“推進氣象科技自立自強,加快建設氣象強國”精神的重要舉措。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科技創新是國家進步的動力源泉。以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+、云計算技術不斷更新與突破,防雷行業也應適應新時代要求,更新防雷理念及業務模式,從雷電防護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出發,找準突破口,圍繞防雷核心技術,加強防雷業務創新,為實現防雷業務智能化、精準化、人性化加快科技創新部署,推動氣象事業向更高、更優的科技道路邁進。傳統的防雷是建立在人工經驗的基礎上,依托現有的防雷理論,對建筑物、供配電系統、計算機系統、信號系統等防雷對象進行合理的雷電防護。根據防雷要求進行周期性巡檢,以排查雷電安全隱患,但因防雷部位太廣,人工巡檢工作量大,容易錯漏死角,留下安全隱患。即便防雷措施落實到位,亦經不起不確定性的雷電流的侵害。一旦雷電發生,一般依靠防雷專家對防雷災害進行事后分析,開展一些沒有預見性的防護工作。另外,防雷信息主要靠人工記錄,沒有辦法集中監管。然而,“智慧防雷”模式下的智能防雷則是利用大數據分析、云計算、存儲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技術與當今傳統防雷技術融合一起,形成能實時在線檢測,防雷設備故障實時上報,所有數據歷史可查,并可對歷史數據進行預警和災害分析。因此,“智慧防雷”模式下,可有效提升雷電防護的科學性、增強防護效率、改善防護效果。如何加強“智慧防雷”建設,推動智慧防雷事業健穩發展,打造防雷行業發展新高地,應從以下途徑入手:
加強組織領導,及時提供可靠、有力的政策保障。首先,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健全各防雷相關行業協同發展、上下聯動的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,在國家政策引領下,將防雷行業高質量發展納入年度發展規劃,統籌做好相關保障,并在政策、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。其次,“智慧防雷”作為“智慧氣象”乃至“智慧城市”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應該由政府部門牽頭,各防雷相關的行業部門(氣象局、各地方農業局、城市建設管理局、電力局等)、防雷企業共同打造,實現相關的基礎數據及信息資源實現自由共享與高效聯動。 另外,應建立防雷防護監管、督查制度,特別是“易燃易爆、特殊危險場所”的防雷監管,按要求納入“智慧防雷”監管范圍,對“智慧防雷”的宣傳、規劃、執法機構、獎懲管理等納入工作制度,形成相應的規章制度,并保障足夠經費投入,為“智慧防雷”建設提供有力支持。
加強法制建設,完善防雷安全標準體系。落實《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(2022—2035年)的通知》,加強防雷安全監管,根據新時代各行業對防雷需求的變化及國家防雷政策的調整,進一步完善防雷安全標準體系,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。
加強雷電預警系統建設,搭建“智慧防雷”云平臺。建立雷電監控的數據庫,并為防雷技術人員分享數據,適時提供防雷災害數據;優化雷電預警平臺,使得預警系統更加科學、人性化。比如可通過公共信息服務平臺(微信、短信、網絡、媒體等)第一時間將雷電預警信息廣而告之,實現平臺與群眾的有效結合,有效降低雷電災害事故帶來的損失。
加強智能化防雷產品的應用與推廣,重視防雷成果應用成效。當前防雷高科技產品日新月異,層出不窮,給防雷界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。從智能防雷插座、智能防雷斷路器、智能防雷交換機到各種智能防雷系統(例如:防雷監測報警系統、SPD智能檢測系統、地網智能檢測系統、智能防雷箱等核心產品......),品種多、性能全、且具有高精度、高穩定性、高可靠性的優點。不僅可實現在線監測雷電流、浪涌保護器(SPD)劣化程度,還能實現在線監測、分析、適時語音播報等功能。國家應加強防雷高科技產品的應用與推廣,并根據防雷技術發展需要,及時修訂地方標準或行業標準,同時可適當控制使用高科技防雷產品的成本,讓智能化防雷產品能在各個行業中得到普及,為防雷提供精準、可靠服務。
加強各類防雷人才隊伍建設,優化人才成長環境?!爸腔鄯览住碧幱诩夹g高端,需要不斷更新現有技術,創新現有業務模式。舉力引進高層次防雷科技人才,打造防雷“智囊庫”,使得“智慧防雷”建設有力、可靠;加強防雷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,培養一批既懂防雷理論,又熟悉防雷應用的科技人才走向基層,進一步優化防雷業務運營系統,將最新的防雷技術應用好、推廣好。同時,建立以創新能力、專業技術能力、社會服務能力為導向的防雷人才評價體系,進一步優化與崗位職責、工作成效、實際貢獻等緊密聯系,充分體現人才價值、知識價值、創新創造價值的分配激勵機制,有效激發高層次人才活力,為防雷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。
綜上所述,“智慧防雷”建設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,它不僅需要硬件基礎設施的支撐,也需要積累大量的防雷技術經驗。只有在法律法規制度、防雷技術、應用系統等方面下足功夫。利用新時代科技手段,將計算機技術、軟件技術、大數據平臺技術與傳統防雷技術相融合,才能真正達到防雷工作“智慧化”的目標,擔當起保障人民財產、生命安全的重任。
(作者: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彭志君)
(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“十四五”規劃課題: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雷電防護專業學生服務“三農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,課題編號:22GBYB101)